昆山圣发技能培训学校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培训课程
  • 招生简章
  • 技能等级
  • 学校简介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叉车技巧
  • 学员风采
  • 在线报名
  • 联系我们

新闻资讯

公司动态
业界资讯
叉车技巧

联系方式

昆山圣发技能培训学校

联系人:施教练

手   机:189-1322-5185

            181-1265-2192

地   址:昆山千灯南湾路61号

网   址:www.kspfjnpx.com
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业界资讯
业界资讯

电焊之焊接知识及特点

 制冷空调中的制冷系统,一般用铜铝等有色金属材料,在制造、安装和维修过程中,管道的焊接是关键的一环,它不但影响美观,更重要的是影响到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等问题,必须引起高度重视。 
    焊料的选用制冷空调的管件多是用铜(紫)管材,常用的焊料类型有铜磷焊料、银铜焊料、铜锌焊料等。在焊接时要根据管道材料的特点,正确的选择焊料及熟练的操作,以确保焊接的质量。  
    1、对同类材料的焊接 
    1.1 铜与铜的钎焊  可选用磷铜焊料或含银量低的磷铜焊料,如2%或5%的银基焊料。这种焊料价格较为便宜,且有良好的熔液,采用填缝和润湿工艺,不需要焊剂。 
    1.2 钢与钢的焊接  可选用黄铜条焊料加适当的焊剂,焊接时,将焊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插放在焊剂中,使焊剂熔化后附着在焊料上,但焊后必须将焊口附近的残留焊剂刷洗干净,以防产生腐蚀。     
    2 对不同材料的焊接 
    2.1 铜与钢或铜与铝的焊接  可选用银铜焊料和适当的焊剂,焊后必须将焊口附近的残留焊剂用热水或水蒸气刷洗干净,防止产生腐蚀。在使用焊剂时最好用酒精稀释成糊状,涂于焊口表面,焊接时酒精迅速蒸发而形成平滑薄膜不易流失,同时还可避免水份浸入制冷系统的危险。 
    2.2 铜与铁的焊接  可选用磷铜焊料或黄铜条焊料,但还需使用相应的焊剂,如硼砂、硼酸或硼酸的混合焊剂。3 焊接操作对焊接不同的材料,不同的管径时所需的焊枪大小和火焰温度的高低有所不同,焊接时火焰的大小可通过两个针形阀进行控制调整,火焰的调整是根据氧、乙炔气体体积比例不同可分为炭化焰、中性焰和氧化焰三种。 
    3 火焰的种类及特点 
    3.1.1 炭化焰   其特点是氧气与乙炔气的体积比小于1,略缺氧,易将炭粒带入金属而影响焊料流动,冒黑烟,温度约为2700左右,可用于对管道的烘烤等。 
    3.1.2 中性焰  其特点是焰芯的尺寸取决于燃烧气体的成份、耗量和流速,焊炬喷嘴孔直径决定了火焰焰芯的直径,而混合气的流速,则决定了焰芯的长度,中性焰的火焰分3层,焰芯呈尖锥形,色白而明亮,内焰为蓝白色,外焰由里向外逐渐由淡紫色变为橙色和蓝色,温度约为3000~3500 ℃左右,氧气与乙炔气的体积之比为1:1.2 制冷空调的管件焊接多使用中性焰。  
    3.1.3 氧化焰  其特点是焰芯是圆锥形,长度明显地缩短,轮廓也不清晰,颜色暗淡,外焰也缩短了,火焰是蓝色,火焰燃烧时伴有响声,响声大小取决于氧气压力,氧化焰的温度高于中性焰,适用于黄铜的管件焊接。火焰的性质是根据被焊金属种类及其性质来选择的,应注意科学地选择使用。 
    3.2 火焰的调节点燃前先按操作规程分别开启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阀门,使低压氧气表指示在0.2 ~ 0.5MPa左右,乙炔气的压力表指示在0.05MPa左右。然后微开焊枪的氧气阀。再微开焊枪上的乙炔气阀,同时,从焊嘴的后面迅速点火。切不可在焊嘴正面点火,以免喷火烧手。点燃后即可调节,两阀的调节就是调节氧气与乙炔气进入焊枪混合气的比例,从而得到不同的火焰。 
    3.3 焊接焊接时应严格按步骤进行操作,否则,将会影响焊的质量。 
    3.3.1 将要焊接管件表面清洁或扩口,扩完的喇叭口应光滑、圆正、无毛刺和裂纹,厚度均匀,用砂纸将要焊接的铜管接头部分打磨干净,最后用干布擦干净。否则,将影响焊料流动及焊接质量。 
    3.3.2 对将要焊接的铜管互相重叠插入(注意尺寸)并圆心对准。 
    3.3.3 焊接时,必须对被焊件进行预热。将火焰烤热铜管焊接处,当铜管受热至紫红色时,移开火焰后将焊料靠在焊口处,使焊料熔化后流入焊接的铜件中,受热后的温度可通过颜色来反映温度的高低。 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7-03-17 10:54:03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上一篇:昆山挖掘机故障排除几大特点  下一篇:昆山叉车的操作流程和行车前检查
公司动态|友情链接|会员中心|站内搜索|网站地图

昆山圣发技能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2017-2019 苏ICP备20170316

地址:昆山市千灯镇南湾路61号

联系人:施教练 联系电话:189-1322-5185

Powered by MetInfo 5.3.6 ©2008-2021  www.metinfo.cn